鹿鼎娱乐平台账号

  • 萧太后的孙女墓葬被发现,浑身都穿戴宝贝,和舅舅葬在一起

  • 发布日期:2025-04-15 14:00    点击次数:182

现代人对于契丹族建立的辽国的印象,大多停留在影视剧、小说中。《天龙八部》、《杨家将》中对于契丹族的描写是比较多的,但那仅仅只是表面的描述,对于这个民族的文化大多数人并不是太了解的。

对于汉文化地区民族的了解可以通过众多的考古遗迹结合历史文献来了解。对于契丹等民族的文化历史也可以通过墓葬了了解。根据南宋史学家彭大雅创作的著作《黑鞑事略》记载,匈奴、契丹、女真、蒙古等古代游牧民族的贵族去世后,遗体下葬后,会在墓地上当着母骆驼的面杀死子骆驼,然后放马将留有子骆驼血液的地面踏平,再派兵守护 ,一直到地表长满青草,不露任何痕迹方可离开。以后如果家人想祭祀,就会牵上那匹母骆驼来到墓地附近,骆驼的嗅觉和记忆力非常强,来到墓地后便会直奔小骆驼被杀的地方而去,并且发出凄惨的哀鸣,家属也就知道了墓地的具体位置。这就会使后人很难发现古代游牧民族的墓葬。因此辽国贵族的墓葬在后世发现得比较少,保存完整的墓葬就更加少了。

陈国公主墓中公主与驸马躺在尸床上

展开剩余89%

1985年6月的一天,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斯布格图村的村民们在修建水库时发现一座古墓,村民们马上通知了上级部门。内蒙古文化厅接到报告后,立即派内蒙古考古研究所的人员前往查看。1986年,哲里木盟博物馆、奈曼旗王府博物馆联合内蒙古考古研究所,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使得沉睡了千年的辽代珍贵文物得以重见天日。

陈国公主墓出土的鎏金银冠(女)内蒙古博物院藏

墓葬规模不大,为砖砌多室墓,全长16.4米,由墓道、天井、前室、东西耳室和后室6个部分组成,和中原地区的墓葬形制差不多,只是上面没有封土。穿过一段6.5米的阶梯形墓道,考古人员来到了主墓室。打开主墓室墓门的那一刻,所有的人不约而同地发出了一声惊呼声。只见不大的墓室中密密麻麻地堆满了各种材质的随葬品,以至于考古人员都无从下脚。墓室中间靠北的位置有一座用5层砖砌成的长方形尸床,两具完整的尸骨互相依偎着平躺在上面。在昏暗的墓室中,似乎依稀还能看清楚两人的五官。考古人员有些纳闷,按理来说内蒙古没有像新疆那样干燥的环境,没有形成干尸的条件;尸体也不像马王堆汉墓中辛追夫人那样泡在防腐液中。怎么会有保存如此完整的古尸呢?

高翅錾花鎏金银冠(男)内蒙古博物院藏

当考古人员清理完地面上的文物走近尸床时,才终于看清了两具古尸的面部原来覆盖着精致的黄金面具。由于墓室内光线昏暗,在墓门口看,就以为是逝者栩栩如生的面容。两具古尸头枕银枕,戴鎏金银冠,面覆黄金模具,身着银丝网络衣,脚踏錾花银靴。右面的应该是女墓主人,她头戴琥珀头饰,胸前佩戴着琥珀制作的璎珞项链,两腕各戴一双金镯子,每个手指上各戴金戒指一枚,身佩金荷包。整个墓葬呈现出与中原墓葬风格迥异的特征,专家们推断应该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贵族墓葬。逝者戴金面具的墓葬在中国还很少发现,从出土的文物看,这座规模不太大的墓葬就其考古、学术价值来说,可以和皇陵相媲美。

银丝头网金面具(女)内蒙古博物院藏

金面具(男)内蒙古博物院藏

随后考古人员在清理前墓室时,发现了一块绿色砂岩石雕刻的墓志铭志石,墓志铭志石正面中央分三行阴刻篆书"故陈国公主墓志铭"8个大字。背面四边线刻有双栏边缘,内填几何纹与缠枝花纹,志面刻有楷书汉字志文27行513字,字迹工整清晰。从墓志铭记载专家们终于知道了墓主人的身份、死因以及生前的一些情况。这两人都是辽国那位大名鼎鼎的萧太后萧绰的亲人,男墓主人是驸马都尉萧绍矩,他是萧太后的侄子,也是第六位辽国皇帝辽圣宗耶律隆绪的大舅哥。女墓主人是萧太后的孙女,耶律隆绪的侄女,秦晋国王耶律隆庆的女儿。男墓主人萧绍矩的姐妹同时嫁给了耶律隆绪兄弟俩,所以他是女墓主人的亲舅舅。

陈国公主墓墓志铭志石,内蒙古博物院藏

陈国公主墓墓志铭拓片

看到这里你也许非常震惊,其实那个时候的人们是没有认识到近亲结婚的危害,古代游牧民族并不像汉族有强烈的伦理观念,为了保证家族血统的纯正性,这样的情况在古代世界各国普遍存在。辽国的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皇后述律平的家族(归附契丹的回鹘部族),对阿保机统一契丹诸部、建立辽国贡献巨大。阿保机自比汉高祖刘邦,认为述律家族就像萧何一样在辅佐他,因此他给述律家族赐姓“萧”,并且相约两个家族必须世代通婚,共同享受大辽的一切权益。这样做,可以保证他们高贵的血统一直传承下去,因此辽国的皇后、王妃都是出自萧氏,而萧家的王妃、夫人都是耶律家的女子。

陈国公主墓玛瑙碗,内蒙古博物院藏

女墓主人的名字在史书上没有记载,墓志铭上有“自太平进封越国公主,高开鲁馆,广启沁园”的记载,有专家认为“太平”就是女墓主人的名字。为了方便,我们就称呼女墓主人为“耶律太平”。墓志铭上称赞耶律太平“幼而聪辩,长乃柔闲,玉德琢成,静含温润,兰仪秀出,动发英华,盖禀天钟”。由于聪明、贤惠、温柔、漂亮,因此耶律太平很得祖母萧太后的喜欢,小小年纪就被封为公主,初封越国公主,后又追封为"陈国公主"。

公元1016年,父亲耶律隆庆在出征回来的路上病逝,16岁的耶律太平经伯父的做主嫁给了亲舅舅萧绍矩。虽然丈夫大自己18岁,但是萧绍矩非常宠爱她,她喜欢蜜蜡(琥珀)做成的项链,丈夫就千方百计从草原西面来的商人手中,高价求购产自波罗的海沿岸的蜜蜡。因为那里的蜜蜡质量最好,而且在太阳光下会发出蓝色、黄绿色、橙黄色等变幻不定的莹光。丈夫用这些漂亮的蜜蜡亲手为她串成了璎珞项链,据说这种项链可以保佑佩戴者无病无灾。就这样一对老夫少妻过着琴瑟和谐的恩爱生活。然而好景不长,也许是因为家族世代近亲结婚的原因吧,驸马萧绍矩在他们结婚一年后突然得了急病去世了!耶律太平整天以泪洗面,沉浸在往日俩人那些欢乐的回忆中。看着蜜蜡璎珞项链,她更加的悲伤。

琥珀璎珞项链,内蒙古博物院藏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几个月后,形单影只的耶律太平竟然因为忧伤过度随驸马而去,他们一起被埋进了这座坟墓中。为了遮掩他们憔悴的面容,辽圣宗耶律隆绪亲自嘱咐工匠们,按照公主和驸马生前的容貌为他们制作了黄金面具,陪葬了许多皇室御用的物品,加封耶律太平为“陈国公主”。将公主和驸马短暂的一生简略地刻在了墓志铭上。

白玉鱼形挂坠,内蒙古博物院藏

将近1000年后,人们在通辽奈曼旗斯布格图村的那片荒地中终于发现了这座陈国公主墓。这是目前发现的唯一的一座保存完好的辽代贵族墓葬,虽然它的规模不大,但随葬品却异常丰富、精致。整个墓中的随葬品多为金银、玉石、玛瑙、琥珀、珍珠、水晶等贵重材料制成,共用黄金1700克,白银1万余克,出土文物达3000余件。除了公主和驸马身上穿戴的宝物,还有鎏金龙纹银妆盒、鎏金鱼纹银匙、玛瑙杯、越窑花口青瓷碗、八曲联弧形金盒、镂花金香囊、包金鱼形饰盒等都是非常珍贵的国宝级文物。

八曲联弧形金盒,内蒙古博物院藏

在墓道的东西两侧的墓壁上绘有两幅精美的壁画,反映墓主人出行和归来的场景——《出行图》和《归来图》。在前室东西两侧墓壁上绘有男女仆役和手持骨朵的侍卫以及展翅翱翔的白鹤。从画中男女的装束来看,仆人们正在小心翼翼地服侍着墓主人。反映出墓主人日常生活的悠闲与奢靡。墓顶的星辰图,是继河北宣化星象图以后为数不多的发现。这些都为研究辽代绘画增添了新材料。

陈国公主墓壁画《侍从牵马图》,内蒙古博物院藏

在陈国公主的墓中还出土了高级玻璃制品,在当时,只有波斯萨珊王朝才出产玻璃器皿,因此其价值远远高于黄金。这一时期的玻璃器皿,全世界各大博物馆中收藏的总数也不过百件,而陈国公主墓中就出土了7件玻璃器皿。

辽陈国公主墓出土的这些珍贵文物,对深入了解辽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尤其是那方墓志铭补充了《辽史》记载中的不足之处,开拓了辽史研究的新课题,为考据辽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物证。

乳丁纹高颈玻璃瓶,内蒙古博物院藏

乳丁纹玻璃盘,内蒙古博物院藏

今天当人们在内蒙古博物院中欣赏到这些珍贵的国宝时,一定会感叹辽代的强大与富庶以及文化的发达。难怪使用俄语、蒙古语、希腊语等民族的国家至今还在用Kitanyes(契丹人)称呼中国人。在他们心目中,那个曾经称雄欧亚大陆200多年的东方民族和曾经生产出精美的丝绸、瓷器的民族都代表了那个东方神秘大国——中国!契丹民族虽然消失了,但是她留下来的文化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了。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赞、转发、评论,让更多的人看到它。关注我,每天带您看不一样的中国历史文化知识和故事。)

发布于:天津市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资讯

出国移民公证认证

新闻动态 2025-04-13
出国移民公证认证 出国移民,公证认证一步到位,助力您的梦想成真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

荣耀手机拍花模式🌷春天美到爆炸

新闻动态 2025-04-12
清明小长假已经来啦!有很多小伙伴出游会发现我们的荣耀手机拍鲜花不清晰,赶快来试一下...

奇葩!外卖小哥弹弓专打纯电车玻璃,只

新闻动态 2025-04-13
上海,男子的电车好好停在小区里,突然发现玻璃被打出个小洞,前脚修好,后脚玻璃又被打...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鹿鼎娱乐平台账号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